专注于分享有价值的互联网信息

我们在朋友圈究竟刷什么?

22 01月
作者:admin|分类:『思想聚焦』

    如今在街头巷尾、地铁上、电梯里,随处可见“低头族”哪怕是分秒的空闲也要掏出手机“刷”一下朋友圈,好像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事情。微信成了重要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。有多重要呢?未必。可能,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习惯性的动作而已。那么问题来了,人们在刷微信时,到底在刷什么呢?

  你是不是每天都会去刷朋友圈?你知道你自己在刷什么吗?

  释放压力,打发无聊的时间

  腾讯官方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人数和分享人数最多的是情感资讯类文章。仅2014年9月这一个月,情感资讯类文章的阅读人数高达2.4亿,分享人数也达到5900万。

  其实洋洋洒洒一篇长文,读者并没有耐心去看完,往往只有其中几行字,就触动了阅读者的心。这叫做‘共鸣’,是一种情感和心态的自然投射和宣泄。获得“共鸣”后,阅读者会自然而然将其喜欢的文章反而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,或者转发给特定某个好友,以求获得更大的“共鸣”。

  还有些朋友,不一定是“吃货”或“驴友”,喜欢通过微信晒美食图、晒旅游风光照片,这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需求。“晒了之后,朋友纷纷点赞,晒图者会获得心理满足,因为觉得自己获得认可了。这些行为都是一种“释放”,无论是好心情还是压力,通过微信,都分担或分享出去了。

  此外,还有一种人,自己不分享,但是喜欢刷朋友圈,主要是满足自己的窥私欲,想看他人在干什么。

  阅读精品,朋友圈是信息过滤器

  很多人每天再忙也会花上一些时间刷微信,碰到自己觉得好的文章,如果时间不够,看到开头就会点“收藏”,等到空闲时再细读。 由于工作节奏快,阅读时间少,微信朋友圈成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渠道。微信好友中多数都是同行业的人士,大家看到好的内容都会分享,那么对于阅读者来说,就大大节省了寻找的时间。这些文章经过了朋友专业眼光选择,一般是比较深层次的推荐,属于比较高效的传播。在信息的评论栏,大家还可以进行即时互动讨论,十分高效。

  与阅读书籍相比,微信内容显然属于“浅阅读”。有研究显示,大范围、大量的微信浅阅读,会淡化人们读书的兴趣。对此,相关专家表示,微信这种传播方式是“革命性”的,总体上利大于弊,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已不同以往,随着科技的进步、便携装置的发明、网络时代的到来,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已发生改变,信息的传播途径必然会与时俱进。

  “心灵鸡汤”和谣言或许是另一只期待

  调查数据中有一项比较特别,“受欢迎内容”排行榜上有一项是谣言,受欢迎程度也高达37.1%。有些文章其实一看就是谣言,但人们往往不会去深究,甚至乐于分享和转发,这其实是利用了部分人的一种焦虑的心态。甚至可以说,很多人刷朋友圈,正是期望出现类似谣言这样的的刺激性信息,以此来排解生活的无聊。

  “谣言”微信的发布者大部分是微信营销号。发布吸引眼球的“谣言”微信主要目的是吸引粉丝,为日后的营销吸引人气。这些账号所发布的微信并非每条都是“谣言”,平时发布的文章以“心灵鸡汤”类为主。如果你怀疑一条微信的真实性,不妨看看该账号此前发布的微信,如果都是些“心灵鸡汤”类的内容,那就要小心了。

  总之,我们刷朋友圈与其说是排解无聊的生活,不如说是原始的求知欲所驱动。只是,微信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高频使用工具,已经进化成了人类身体器官的一部分。好或不好,只待时间来证明了。

 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: 

免责声明
1、本网站属于个人的非赢利性网站,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,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,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,我们将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,转载文章;如果原文明确注明“禁止转载”,我们一定不会转载。

2、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,均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,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

3、任何透过本网站网页而链接及得到的资讯、产品及服务,本网站概不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本网站所刊发、转载的文章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请在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著作权,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浏览1337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儿童专用食品安心营养卖点多为忽悠 职业称呼透视出的歧视性社会

发表评论

欢迎你第一次访问网站!